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山水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9-23 14:11 回复:0 关注量:127

 



陶沙岸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山水。

每个人表达自己的山水都有各自的语言。

即使置身于千山万水之中,你也能分辨出戴剑的山水。

戴剑生长在君山岛对面被唤作岳阳的巴陵古城里。半个世纪过去,他的作品早已纷纷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新人新作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和“中国画三百家展”;《乡情》斩获“跨世纪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展”优秀作品奖。2002年戴剑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其作品屡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收藏。

里巷阡陌间成长的戴剑,少时大概没有想过会成为今天艺风堂主的阿剑。那时的他,经常与小伙伴们在岳阳楼前和洞庭湖里嬉戏。戴剑告诉我,清和的天气,仰游在湖面,君山特别高大,随着波涛摇荡。城廓塔影、游鱼飞鸟、芳草斜木,都在一色水天中交相叠印。透过波光水雾,但见草木招摇,闪烁着紫或蓝的荧光。这视角,这色彩,似骨感铁线,似日照烟岚,穿凿并粉饰出岁月流年,至今缠绕于他的脑际。倏尔依稀幻梦,倏尔历历在目。

1985年,戴剑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

专业的熏陶,大师的言传身教,让戴剑闯入了新的天地。一个笔名叫阿剑的年轻画家迅速崭露头角。一幅幅弥漫袅袅炊烟、闪烁清新朝露的作品,异常奇崛地湿漉漉冒出,为时下的中国画坛,注入了云梦气韵、湖湘水墨。

伫立在戴剑的画前,你需化身为孩童,或者沉入梦之深处。否则,你进不来乡土家园。

那穿墙而出的树木,与人同处一室,共生共长。那飘荡的矮屋,水中倒影一般,曲折扭动。而伸入院落的拱桥,将水与岸叠加,让你产生凌波微步的幻觉。那从记忆深处滚来的铁环,你能听闻钩与环摩擦发出粗粝的咝咝声,尤有孩童穿越街巷稻草垛,跑过荷塘石板桥,噗噗的奔跑声,若洞庭湖的波涛,渐渐逼近。目睹鱼与鸟齐飞,你便禁不住心与花争发,开启一次次灵魂的交互与禅悟。

在这里,中国画传统的位置经营与构图技法,被戴剑或是极致发挥,或是全线突破。一幅幅写兼工的新图像穿云破雾而出,视野多维,视点散播,视觉通透,且阴阳陶蒸,万象层叠,将深邃和盘托出。你在深感魔幻与奇妙的同时,体验到发自内心莫可言说的喜悦与感动。

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或者正应齐白石所言“不似之似”、石涛的“不似似之”?虽是现实映像的超然洒脱和梦境再造,却更是戴剑自成一体的表现方式。如果要把戴剑山水画的空间设计,归纳到中国画哪一类传统技法中去,恐怕是徒劳的。一如毕加索的作品,把一个具象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正反两面,悉数表现在同一个二维空间里,完全打破了透视学的基本规律,标新立异,无可伦比。

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归根结底是以不断拓展视觉形式来呈现,而视觉形式则依赖艺术语言来实现。戴剑在中国画图式上的自我发挥与突破,在于其通透与多维性。无论是他的《家园》、《意染情蕴》,还是《吾伴洞庭》、《气象洞庭》,实是通透的幕墙,虚又饱和而充盈。恰如清代书画家恽秉怡所云:“实处皆空,空处皆实,通之于禅理” 。

毋庸置疑,以通透与多维性,架构出新的图式,是戴剑对中国画表现技法的大胆创新,也是他山水画的最显著语言标识。

来到戴剑的画前,你应该是一个微醺的渔夫,眼花缭乱间,轻快或踉跄地走进湖滩草浪。要不,你触碰不到气象洞庭。

一支钓竿,一条船,一片滩涂,一群鸥鹭。白褂墨裤的渔人将竹篙插入水中,船悄无声息离岸,湖面微波不兴。一切都是如此静谧,俨然浸染于梦中。此时此刻,满树花开,灿若星辰。芭蕉庭院,一汪汪蓝,一片片紫,一团团黄,缤纷色彩,如烟似雾。

南北朝时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随类赋彩”的设色原则,成为后世国画家的遵循。但他以表现物象原色为主导,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画家的主观色彩。

而戴剑的国画作品,不论是经营位置,还是水墨设色,无不深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璪)的千古名训。惜色处滴滴点点,泼洒时欲染尽染。或粒粒红黄在水墨中跳荡,却点燃整幅画图。或缤纷多彩,满目绚烂。或意象纷纭,气韵生动,曲尽其妙,带给人治愈般的温暖和油画般的铺展与质感。观之,斑斓热烈又平稳沉和,墨青与彩色水乳交融,承古出新,灿然成象。此所谓“故善画者青绿斑斓,而愈见墨彩之腾发”(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

由是观之,缤纷且意象化的设色风格,使戴剑步出了传统山水画要么弱化色彩表现,要么色彩单调的圈子,业已探索出自己独特的色调,酿成了他山水画的第二大语言标识。

站立于戴剑的画前,你的脚下便是春风八百里的洞庭湖乡。

雾岚笼罩下的大湖,空气有些稠腻。牛在湖滩上游荡,鹅嘎嘎叫着奔赴湖湾水洼。鸡鸣狗吠声从早起农妇的院落传出。屋舍是隐约在花草树木中的,院墙甚是低矮,鱼与鸡俱可跳越。花哄然绽放,一片片霞霓集结于枝头藤架。即便是一片树叶,也是蝴蝶与鸟一般栩栩如生,振翅欲飞。纵然是岸上人家,也必有水绕道而来,如若水尚在途中,那么渔网也是要布满地坪墙角的。

纵观戴剑的山水画,其精神旨趣明确指向乡土家园的回归,和对诗意自然的向往。在戴剑的山水里,个体奔放与整体恬静,局部厚重与满目清逸,表层抽象与内里具象,均是恰到好处的一统祥和。

戴剑赋予大千众相以生命,一切生命在他的画笔下欣欣然律动,生机勃勃。而他笔下的题材总是萦绕洞庭湖展开,一幅连着一幅。人,乃白褂墨裤之男女;事,皆鱼耕生活之日常;物,无外乎湖乡过往之所见。这既非高山大川,亦非花鸟草虫的山水题材,似乎平凡浅显,但如果把它连成一幅长卷,你才猛然惊觉,这是由一个个故事接续而成的宏大叙事,是一篇关于洞庭湖这方水土的长篇故事。这些故事忽略了冬天,总是在烂漫的春天、蓬勃的夏天与寂静的秋天里生发。戴剑的叙事方式竟如此精到内敛、如此匠心独运。我宛若看见一个不矜不伐的人,不声不响地为洞庭湖、为云梦潇湘,为后世,留下了一连串解码符号。

一个画家选择画什么与怎么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身的价值取向,性情气质和审美观。画洞庭湖,画与洞庭湖地域相关联的事物与意象,是戴剑的选择。貌似单调,其实是丰饶的。

正是戴剑山水画题材的叙事及地域性,更加强化了其作品的差异性,从而构成了他山水画的第三大语言标识。

    

凝望戴剑的画作,你的心上就有月色一般的暖流漫过。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守着千古名楼和八百里洞庭的戴剑,胸有丘壑,是一个历史感与时代感兼备的画家。“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戴剑的画笔专注但并不局限于生活日常。对于时代性强的大型主题绘画,他往往是“搜尽奇峰打草稿”(清石涛),将“先忧后乐”和“上下求索”的岳阳本土文化内核深植其中。笔下风云,画里乾坤,紧随时代,更含蓄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今上岳阳楼》,古往今来,澄怀味象;《天下洞庭》,展示出大湖之南的波澜壮阔和万千气象;《“大美潇湘”之洞庭湖系列》,是湖南省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山水长卷,既写意载道,又泼洒性灵。“写百里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唐王维)。

已然“境界已熟,心手已应”的戴剑,却有更深远的谋虑,更深切的担当。戴剑是有多次离开岳阳,去到更大城市更大平台的机会的,但他安居岳阳,不为所动。戴剑的画市场认可度居高不下,趋附者众,可他一直这么不疾不徐,不鼓噪,不卑亢,不逐名利,兀自以画写心。无论在何处遇见他,任谁也难以见得他满腹锦绣,倒是谦逊低调得令你肃然起敬。

终于,在戴剑不懈呼吁和努力下,岳阳市美术馆(岳阳市书画院)2012年得以成立。作为岳阳市美术馆首任馆长的他,精心运筹,组织策划展览、进行公共教育、开展学术交流,一些优秀书画家纷纷汇聚到这面旗帜周围。如果说戴剑先前的坚守是对家园的眷恋,对艺术的执念,如今他尤是多了一个宏愿——希望更多的人来描绘洞庭湖乡的山水人文,在中国画坛别开生面。

“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气和平,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平而能书画者!”张式《画谭》中所言,在戴剑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戴剑日臻厚实的人文修养与人格精神,悄息无声地润泽并提升了画的品质,触碰到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也培植了他独有的内在格调。

于戴剑画作的品质而言,其若和风沐面,如春雨过野的人文修养与人格精神,涵养出了戴剑山水画的第四个语言标识。

有时候,你或许愿意化为戴剑画里的一只飞鸟,一抹水波,一片晨风里摆动的树叶。戴剑的山水是原生纯粹且清音温馨的世界。与许多人一样,我期望生活在戴剑的山水里,在那里憩泊自己的心灵,哪怕只有短短的一瞬,足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