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书画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齐白石家乡行迹

   2023-06-09 上海书画网4370
导读

齐白石家乡行迹综述齐白石是从湘潭乡村走出的世界文化名人。他的名字是与湘潭的地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湘潭南边,离城一百多里地,有个老驿站,就叫白石铺。齐白石就出生在白石铺附近的杏子坞星斗塘。在他开始从师

齐白石家乡行迹综述


     齐白石是从湘潭乡村走出的世界文化名人。他的名字是与湘潭的地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湘潭南边,离城一百多里地,有个老驿站,就叫白石铺。齐白石就出生在白石铺附近的杏子坞星斗塘。在他开始从师学画的时候,便有了几个名字,除了他的派名、学名、字,还有了一个以出生地名为中心的号,叫“白石山人”。也许是齐白石为了题款省简,也许是喜欢齐白石画作的读者的便捷称呼,于是“白石山人”成了“白石”,再与姓氏相连就更加专属,于是便有了“齐白石”。到这里,号便演变为名了。从此天下绝大多数晓得他的人只知道有一个齐白石,而不知齐璜、齐濒生等等的了。从地名角度来认识齐白石,就是如此充满情趣。

     每一个名人都会有自己的原生地,家乡对每一个名人都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名人,居然在家乡生长的时间如此之长,家乡的经历对其后半生影响如此之大,而且在其书画与诗词的创作中常常以家乡的花草虫鱼为主角,这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这绝对是齐白石的人生与艺术的最大的特点。

     齐白石于 1864 年元旦出生,这时是清朝晚期,家世清贫。除了跟着爷爷拿树枝画地学了几个字学了几首诗,便是八岁进外祖父的私塾,但也只读了一年便辍了学。他在家砍柴、放牛,也自学一点诗书。十四岁(1877)便开始拜师学粗木作,十五岁(1878)改学细木作。十八岁(1881)出师,随后随师在白石铺方圆百里之内从事雕花木作。二十五岁(1888)时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六岁(1889)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画学诗,以虚岁论则“廿七年华始有师”。从此,朝为木工,夜则以松火读书;再后则以绘像绘画为主业。三十一岁(1894)开始治印。三十二岁(1895)结交诗友,游于罗山、龙山诗社。三十四岁(1897)走进湘潭县城。旋拜邑中大儒王闿运为师。三十九岁(1902)到四十六岁(1909)五出五归(实六出六归)。五十四岁(1915)避兵司赴京居住半年。五十五岁(1916)二月十五日与家人避乱离家,避居紫荆山,经常伏于草莽之中,七月二十四日始归。五十六岁(1917)重来北京。是年八月其妻陈春君来京,为操办续副室胡宝珠事,自此可定齐白石正式定居北京。九月闻湖南有战事,陈春君挂念家园,白石陪归。五十七岁(1918),春回京,冬十月二十五日自保定返湘。五十八岁(1919)、五十九岁(1920)皆各有两次往返京湘之举。六十二岁(1925)四月初回乡省亲,畏乡乱,滞留湘潭城五月,下榻于陈颦春聚英旅馆,后移居友人家。秋间返京。六十三岁(1926)春初回湘,到家己是二月底。旋返京,先后得家书,知母亲三月二十三日逝世,父亲七月初五日逝世。七十二岁(1935)最后一次回湘探亲。二月二十八日启程,三月半到家,三月底即别,四月十四日到京。齐白石自纪其事说:“离家十余年,屋宇未损伤,并有增加。果木如故,山林益丛。子贞子如兄弟父子叔侄可谓好子孙也。只有春姊(指陈春君)瘦得可怜。余三月即别,别时不忍相见。并有二三好友坐待相送,余亦不使知,出门矣。”齐白石以这样的方式告别自己的亲人,告别自己的故居,真有些匪夷所思。但这确实是一位乡思特重的艺术家所采取的独特方式,需要我们去细细体味。

     齐白石自己说,他做雕花木匠活,给人画像,行遍了白石铺周边一百里地的范围。但我们今天从他自己的回忆里,从他的诗文所表现的内容里,只能有重点地勾勒出一个行迹区。这是因为他去过的一些地方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特别的故事,他没有刻意去记下踪迹。而我们今天所能留下清晰印象的地方,主要还是潭衡驿道一线。南到青石铺、茶恩寺,东南偏至朱亭,北至易俗河银塘、马家河与湘潭县城。这里首先是他居住过的星斗塘、梅公祠、茹家冲三处故居,然后便是其拜师以及与挚友交往的竹冲、晓霞山、五龙山、皋山一带。除此之外,便是经拗柴、继述桥,东北斜出到射埠、吟江。这也是交友留下的轨迹线。 

     如拿齐白石的行迹线与其同门友人杨度的行迹线去对照,他们是同时代人,齐白石长杨度11岁,且又多活了26年。但是他们重复的轨迹并不多,两个人早年在家乡的交往还缺乏直接的文字记载。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多么大的不同。杨度是出马入轿,而齐白石靠的是双手双腿。杨度是出生就在上流社会里,齐白石是凭着自己的才艺进入上流社会而一辈子没有忘本。把他们两人,甚至更多同时代以及与之前后相离不远的其他人,这些人在家乡的行迹组合在一起,我们便能更立体地了解与还原一个世纪前的湘潭社会,这是有意义的。

(末完)


摘自:湘潭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 的《湘潭近代若干文化名人乡土行迹实纪》。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shshuhuawang.com/news/show-412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上海天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10310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