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书画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看遍书画中的金陵景色

   2023-11-06 湖南日报1390
导读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初至金陵写下的名句。金陵自古以来文人会聚,景色旖旎。日前,“初看江南第一州——明代以来书画中的金陵景观”特展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历代绘画展厅开幕。本次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初至金陵写下的名句。金陵自古以来文人会聚,景色旖旎。日前,“初看江南第一州——明代以来书画中的金陵景观”特展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历代绘画展厅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书法、绘画、拓片、古籍等各类文物60余件套。这是南京博物院围绕长江两岸自然人文景观策划的“烟水晴岚绘长江”书画系列展览的第一回,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暗含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

江南名胜十八景图之清凉台(中国画)宋懋晋

第一部分“随园寻迹”,从南京城内的一处园林开始,向观众展示曾经的随园以及袁枚的生活,袁起的《随园图》是这部分的重要展品。随园的主人是清代著名才子、性灵派代表袁枚,他在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以“三百金”购下隋织造园,易名“随园”,并不断修建。之后,他在此度过了人生的大半时光,其所作《随园诗话》《小仓山房文集》都与此相关。如今,虽然这一园林已然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但观众依旧能借这件作品感受当时随园之盛。此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园林营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代建筑学家童雋曾以这件作品为蓝本对随园进行过复原研究。

第二部分“金陵梦华”,视野从城内走向城外,其转换也正是展览的一条空间线索。此处前半段展出描绘金陵风光的实景山水,这类作品有别于以往文人那种理想化、概念化的山水,表现出此时期山水画创作的一大特点;后半段的作品则说明,正是本地文人的书写以及大众旅行兴起等因素促成了金陵胜景这类题材的出现。这部分展出的郭存仁作《金陵八景图》、宋懋晋作《江南名胜十八景图》、文徵明作《金陵诗翰卷》及《江宁胜景二十景图》等,都全面地为观众展示了古代金陵之美,这些作品描绘的部分胜景,如栖霞山、燕子矶、明孝陵等。直到今天依然是旅游热门之地。此外,这部分还展出了清初“四僧”之一石涛的《灵谷探梅图》。石涛一生创作过多件描绘金陵风景的作品。画面中,画家以干湿浓淡的水墨写竹梅于风中之姿,用墨色的变化烘托出满卷的氤氲之气。

第三部分“今人古月”则由古及今,展出以傅抱石、钱松喦等为代表的画家对新时代、新南京的图绘,正所谓虎踞龙盘今胜昔。同样的金陵景观,古代文人和近代画家不同时期的描绘是展览的一条时间线索。新中国成立以来,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等一批艺术家强调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创作了一系列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以及人民幸福生活的作品。他们长期生活在南京,对金陵风景的描绘自有其细致的观察和不同以往的创作语言,在对客观风景的描绘之外,更突出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展览的结尾是傅抱石以毛主席诗词为灵感创作的《虎踞龙盘今胜昔》。此画前景为沐浴在朝晖之中的钟山,远景为湖泊和工厂,钟山及其周围景致营造出浪漫而梦幻的诗意,象征着新时期勃勃向上的精神气象。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shshuhuawang.com/news/show-479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上海天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10310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