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启动
扬子晚报网10月8日讯(记者 万凌云 文/摄) 群贤毕至砚池畔,翰墨丹青写春秋!10月8日,“笔走江南 心绘宝堰”——2023振兴“江南抗战第一镇”全国诗书画作品巡展开展仪式,在镇江市丹徒美术馆启动。千年古镇宝堰开新篇,“书香丹徒”又掀开一篇翰墨飘香的华章。
李忠杰为大赛写下“宝堰书法 古镇文脉”祝贺。
开展现场,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镇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秘书长陈可可,镇江市副市长武鸣,镇江市政协副主席周文娟,丹徒区委书记毛健等到场祝贺。
观展
此外,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理论研究与评论部主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评委林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兴来,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赵治平等书画界的业内“大咖”也都现身会场。
大展现场
现场省内书画界大咖云集,章剑华、言恭达、丁观加等也通过视频或亲笔信,祝贺大展开展。
部分作品
李忠杰出生于宝堰,这位从宝堰走出去的著名“乡贤大儒”,为大展专程从北京赶回家乡,现场致辞充满激情。他说:“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的举办,能进一步扩大丹徒和宝堰的影响,进一步延续历史的文脉,推动宝堰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跑得更快更好!”
武鸣在致辞中介绍,镇江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一万多首诗词,《全唐诗》中,与镇江有关的诗近2000首,现行中小学教材古诗文中镇江以6篇“独占鳌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等诗句流传千百年、蜚声海内外。始建于北宋初年的焦山碑林,集历代名家优秀作品于一堂,典藏于镇江焦山碑林的六朝摩崖石刻“瘗鹤铭”,更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历代书家推崇备至,被誉为“大字之祖”“书家冠冕”。
丁观加为大展发来亲笔贺信
毛健则表示:“这次巡展,是一次千年文化的接续传承;这次巡展,是一次翰墨丹青的酣畅表达;这次巡展,是一次奔赴未来的共同期许。”那么,一座江南古镇,何以能举办这一全国性的赛事?记者见到了宝堰镇党委书记张彦。
参展作品
张彦书记介绍,宝堰镇是镇江市唯一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被称为“江南抗战第一镇”。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独特“堰泥”和温润水网塑造了多少人几度梦回的故乡模样,养育着一代代勤劳勇敢的江南人。宝堰人更从未忘却地处茅山老区核心的红色文化传承使命,不断挖掘丰富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精神内涵。本次活动就是以“笔走江南 心绘宝堰”为主题,广邀全国各地书画家用笔墨倾情描绘宝堰的人、景、情。
李忠杰致辞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本次“笔走江南 心绘宝堰”活动总策划范祥告诉记者,本次参与展出作品近700幅,最终评选出24幅作品进入决赛。除丹徒美术馆外,接下来巡展还将走进镇江市丹徒区“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南京市文化馆、镇江高校园区、市级场馆等展点。李忠杰则现场邀请大展进京,在更高的层面上扩大镇江、丹徒和千年古镇宝堰的影响。
言恭达视频祝贺
章剑华视频祝贺
记者现场看到,展馆内人头攒动,观者不停评论、拍照、合影。一直默默关注宝堰并多方支持宝堰发展的“镇江好人”陈正乐说,不看展览不知道,古镇的底蕴如此深厚!这下,他更喜欢宝堰了。镇江知名网友“樵山”则表示,文化是软实力,也是纽带和桥梁,希望古镇宝堰和丹徒区,借助此次诗书画大赛,带动并拉动区域经济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