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传统 取法高古——著名画家刘万鸣人物画中的传统遗韵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1-11-30 19:05 回复:0 关注量:129

 

 刘万鸣的人物画,追求艺术中的一种理性精神,画面简洁纯净,高贵典雅,他把水墨的自然意趣,笔性的灵动洒脱和深刻的造型认知与理性的严谨控制,相得益彰地结合在了一起。他笔下的罗汉去其紧凑施以宽博,他在禅的灵机触发下挥毫笔墨把自己对佛学的理解和感悟注入作品里,将全部身心进入罗汉中佛圆满功德的归境上,罗汉像对于刘万鸣来说是感情抒发的载体,更是自身修养的外化。



  读刘万鸣画作有感



  传统之于当代画家,是一个苍老而又根深蒂固的事实。不少画家为了追赶时尚潮流,断然发出否定传统的呼喊,或摒弃那“不合时宜”的抒情格调。在某种意义上,不少画家对传统的憎恶不亚于“数典忘祖”的行为。



  画家刘万鸣的作品,却以不趋时尚的态度,展示出缅怀传统的气息。



  他的作品,没有“语言”的奇迹,没有“文本”的新异,更多的是对传统的追摹,对笔墨的精心体味,对品格的悉心孕育,对古典境界的倾心。画面中,意象简洁,构图虚灵而又饱满,笔墨上重点、线、节奏意蕴而又含块面对比,重轻灵、飘逸、机趣、意味等等,都体现出画家的艺术追求与价值取向。质言之,这是一种对传统的缅怀。



  在以“反传统”为标志的当代时尚中,古典的清淡温情无法表现现代人的生命激情,空寂的笔墨同样也难以表现人们对新世界的想象性营造,在这样的情势下,一度辉煌的传统在新的现实前显得黯淡而又平庸乏力。不少人在这个误区中,手足无措,不知何为。



  刘万鸣正是从这样一个黯淡的事实出发的。对传统的找寻,并给以准确的充分的评估,都一应俱全地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对他来说,传统在事实上仍然具有无限生机。正是由于传统的魅力,使他的作品焕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给大众文化时代的平庸氛围增添了底蕴。



  我们不能说刘万鸣执着的“传统”有多大的纯正性,但在他那些印满追寻步履的作品中,却让我们体味到了些许久违的传统遗韵——疏淡、优雅、空灵、飘逸与精致。



他的人物画,疏淡的布局中体现着一种精致。每幅作品都以二、三组意象结构,简洁之极,空灵而又隽永,飘逸而又富于意蕴,透出一种机敏与智慧。画面像一张精致的网,点、线及意象之间像蛛丝一样细致却又柔韧。由此,展现的不仅是一种传统笔墨原则、章法规范,更是一种历史语境的追忆性重构。他的花鸟画,同样流露出疏淡、优雅的气质,笔墨意韵直追宋元。传统气质借助花鸟画形成得以弥漫,且多以墨色变化为主,极少用色,用笔则湿润之中触入干渴的皴擦,干湿墨互动,使之“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把握得十分恰当。

缅怀传统,但他已不止于摹仿,而着力于文化的延伸与传统再发现,强调学养,偏于传神不传形的写意性,韵致见长,笔墨间洋溢着意象的“神”与质地的“韵”。显然,这种把传统境界重现在画面上的努力,其意义在于把传统中跨跃时空的积极因素保留并传承下去,其中含藏了一种不朽的文化精神。

取法高古,是刘万鸣作品的又一特点。

  他笔下的花鸟、人物,始终遵循着古典规范、逸笔草草,灵动飘逸,删繁就简,更重内含与意趣。特别是笔墨形式,汲取了古人淡远悠游的从客随意,说明了画家的学养、性情的着重。他的笔墨,延续着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的原则,尤其是线、点的干湿、出入变化归于意象,反映出线、点的自由洒脱,弹性多变及虚实韵律的美感魅力,达到章法得体,自然微妙,体现出一种空灵、飘逸、流动的古典质量。

  当代画家,意欲缅怀传统,其动机与勇气都是会令人钦佩的。应该说,这不是个技巧问题,而是一个中国画家的情感体现。

  画家刘万鸣有志于此,对传统的缅怀,以一种文化积淀去实现一种精致的目标,暗示了一种当代文化取向。说明了新一代画家已走过了聒躁的阶段,开始以一种冷静、成熟的心态面对现实与历史。一方面前瞻着远方,一方面回首审视过去。

  缅怀传统,其神圣之处在于迎接永恒的精神,并与之汇合,共同开创艺术和世界的新面貌。(徐恩存,画家、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主编)



  画家简介



  刘万鸣,1968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委、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作品入选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全国画院展、青年美展等国内外学术大展曾获金、银、铜等奖项。出版个人专著二十余部。



  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国家级展馆举办个展数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单位多次收藏,中央电视台等以专题的方式都对其艺术成就有过详细报道。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