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书画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翠兰在岳西

   2023-04-14 121



“岳西翠兰”,名字听着就娇俏。老舍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烟酒虽然也是我的好友,但它们都是男性的一一粗莽、热烈、有思想,可也有火气。未若茶之温柔,雅洁,轻轻的刺激,淡淡的相依;是女性的。”“翠兰”两个字先声夺人,饮者在品尝到茶的滋味之前,就已生出清丽活泼的印象,恰应了老舍那句隽语。

饮茶对中国人来说,是日常,也是一种仪式。赵州禅师有“吃茶去”的著名公案,不论来者以何事相问,赵州禅师均以此三字作答。取吃茶为譬喻,可见“吃茶”既可以是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也可以是参悟禅理的玄妙法门。禅宗讲“担水劈柴,无非妙道”,总是要人沉潜于日常之中来体味非常之道。然而虽然可以取喻诸相,却偏偏着落在茶上。既然是“吃茶去”而非“喝酒去”,从中似乎也可见得茶的地位究竟不同,仿佛更清贵些,别有一种情致和禅意。在茶叶的浮动间,水汽的氤氲里,凡人也能窥见通往至道的门径,从而暂时从这凡尘俗世之中脱得更轻更远一些。

岳西属大别山区,气候湿润温厚。这里的茶树杂植于山中花木之间,一片片绿得柔和,不争不抢。然而植物们的根系是相通的,相互缠绕在深深的泥土之下,仿佛手儿相握;微风拂过枝头,花枝和茶苞一起摇荡。自然的清香就这样在地下交汇,在山野间浮动,在人们的鬓边耳际萦绕。在此地生长的岳西翠兰,凭借这天时地利,尽管不事雕琢,却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妩媚,足以动人。岳西翠兰芽叶相连,颜色是鲜亮亮的绿,形态舒展,似初放的兰花,娇嫩轻盈。冲泡之后,茶汤淡绿,清浅明亮;叶底嫩黄如莺背,鲜润可喜。

中国人饮茶,从唐代开始流行,至宋大盛,以至后来成为一种上到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各个阶层的共同嗜好。“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诚生民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也。”从元人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推想当时饮茶习惯的风行。然而,同样是饮茶这件事,历代前人的喝法其实各不相同,和我们今天的饮茶习惯差别就更大些。

唐代饮茶,盛行的是“煎茶”。以茶末和水同煎,待水沸后投入茶,再煎片刻。到了宋代,“点茶”的方法发展起来。宋代风行的“斗茶”,就是以“点茶”的方式进行的。北宋诗人蔡襄描写“斗茶”的场景时写道:“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点茶”不同于“煎茶”,是以沸水来冲泡茶末。至于我们现在熟悉的,用沸水冲泡散条形茶的方法,则是明代以后才兴起的。宋明之间有个过渡,我们在元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的“煮茶芽”,就可以视作明代泡茶法的先声。

在唐宋时期,饮茶时还会加入盐、姜、香料等其他佐料。我们现在读前人写饮茶制茶的诗文,常常会忘记他们的喝茶之法和如今流行的并不相同。例如苏轼的名作《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苏轼诗中所写的是煎茶,所以看重汤色。以鲜白如“雪乳”为上,这也和蔡襄的说法互相印证。倘若我们不明就里,仅以今天的眼光衡量,就难免莫名其妙,疑惑一盏清茶如何能显出牛奶般的色泽。

有趣的是,虽然饮茶之法古今不同,饮茶之心境却古今相通。“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其中的清朗优雅,趣味盎然,实在可以穿越古今。元代著名画家倪瓒曾有句写烹茶:“敲火煮茶歌白苎,怒涛翻雪小停桡。”白苎之歌我们只能想象,然而诗中所描绘的高人雅士在一叶小舟之中敲火煮茶的潇洒情状,却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

“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无人作妍媛,春风发微笑。”还是这位喜爱饮茶的倪云林,曾经这样题咏过兰花。岳西翠兰蕴藏在深浅茶盏中的清香与滋味,就像春风中独自微笑的兰花,从古至今,一样的清幽明秀,久久不散。


本文作者:王燕

摘自《岳西翠兰 佳茗似佳人》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相关中医药
推荐中医药
点击排行

版权:上海天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1031014号-2